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发布日期:2015-01-10
1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团队完成的“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我国每年因创伤、病变、车祸造成的颅颌面骨缺损患者达300多万人。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形态、咀嚼、发声,甚至影响其视觉和脑部功能。骨替代物是骨缺损修复的关键。颅颌面骨形状复杂,其替代物需进行个体化制作。然而,长期以来颅颌面骨替代物主要以术中手工弯制钛板、钛网为主,很难实现精确个体适配。李涤尘团队攻克了利用3D打印构建个性化骨替代物的一系列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点,实现了骨替代物的精确个性化适配,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国际前沿,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植入物制造中的应用。
依托该技术,开发的系列个性化人工替代物产品,精度比传统方法大幅提高,手术效率提高80%。早在1999年,西安交大率先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医学内置物,解决了个性化骨替代物的精确数字化定制难题,推动了先进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比国外早了10年。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全下颌骨溶解个性化修复的病例,为下颌骨不断萎缩溶解的患者,安装了由患者自身的腓骨和通过3D打印制造的复合型定制化下颌骨替代物。截至目前,成功应用该技术产品的临床案例已达上万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该项目属于机械制造与口腔医学交叉领域,制造学科、医疗学科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同创新是该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该项目共培养10多名博士、2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许多是来自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医学与工程复合型人才。
据介绍,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这种新的人工假体制造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宏观结构的精确定制化,更重要的是使假体具备了与人骨相似或接近的力传导性能,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松动和骨溶解造成的后遗症。因此,该项目成果可辐射到许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带动个性化医疗器械的发展。